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搞笑句子>文章详情

颠倒的生活句子赏析

2024-05-25 08:00:05编辑:admin -人已围观

颠倒的生活句子赏析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颠倒的生活句子赏析的问题,以及和瓦尔登湖句子赏析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颠倒的生活句子赏析

本文目录

  1. 瓦尔登湖句子赏析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句子赏析

[One]、瓦尔登湖句子赏析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创作的散文集,那么要怎么进行句子赏析呢?我为大家总结了《瓦尔登湖》句子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One〗、许多人过着看似宁静,实际上却是没有希望的生活,这也就是绝望的命运的安排。你从失去希望的城市走向没有希望的乡村,像水貂和麝香鼠那样安慰自己。在人类的休憩和消遣之下,实际上隐藏着传统的恶习,无意识的绝望。

〖Two〗、可怜呐!人类最终却沦为了自己工具的工具。

〖Three〗、我们的天性的比较优秀的品质,就像果实上的那层粉霜一样,只有在搬动的时候非常小心翼翼才能保留下来。然而不论是对待我们自己,还是对待别人,我们都并非这样体贴入微。

〖Four〗、一个阶级的奢侈全靠另一个阶级的贫苦来维持。西方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亨利·戴维·梭罗

〖Five〗、人类之所以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温暖的地方,或者舒适的地方,首先是为了获得身体的温暖,然后才是情感的温暖。

〖Seven〗、一个健康的人内心深处的那种微弱而自信的反对,终将能战胜人类的种种雄辨和习俗。

〖Eight〗、这种花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人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使我想起了那个英国人,为了他可以回到英国去过一个诗人般的生活,他首先跑到印度去发财。它应该立即住进破旧的阁楼去才对。

〖Nine〗、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操劳过度,使他们的手指粗笨了,颤抖得又太厉害,不适用于采集了。真的,劳动的人,一天又一天,找不到空闲来使得自己真正地完整无损;他无法保持人与人间最勇毅的关系;他的劳动,一到市场上,总是跌价。除了做一架机器之外,他没时间来做别的。他怎能记得他是无知的呢——他是全靠他的无知而活下——亨利·戴维·梭罗

〖Ten〗、他既不伟大,也不神圣,仅仅就是自己思想的奴隶和囚徒而已,这个称谓也算对得起他的所作所为了。

1〖One〗、年长并不一定都好,长者有时甚至连指导年轻人的资历都不具备,因为他在岁月里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

1〖Two〗、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就像果实上的早霜,需要我们最温柔的呵护,才能得以保存。然而,不管是对己还是对人,我们从不曾真正温柔过。

1〖Three〗、精神可以一时之间渗透、控制身体的每一部分器官和每一个功能,把外表最粗俗的淫荡变成纯洁和虔诚。当我们放纵自己的生殖能力时,我们就会污秽不堪,而若我们有所节制,我们就会生机勃勃,大受鼓舞。贞洁是人类之花:而所谓的创造力、英雄主义、神圣等等都是它的果实。——梭罗

1〖Four〗、是骄奢淫逸之徒开创了民众奋力紧跟的时尚。

1〖Five〗、由于日常生活太过奢侈浪费,人们的身体往往是有些问题的,饿一顿往往很有好处,可以奇迹般的恢复活力。——亨利·戴维·梭罗

1〖Six〗、"我也没有像鸟禽一般地歌唱,我只静静地微笑,笑我自己幸福无涯。 Instead of singing like the birds, I silently smiled at my incessant good fortune."

1〖Seven〗、如一本古书所说,他们被通常称为需求的一种命运的表象所支配,储存蛾子和锈蚀会使之腐坏、贼人会进入偷窃的财富。

1〖Eight〗、社交往往廉价。相聚的时间之短促,来不及使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亨利·戴维·梭罗

1〖Nine〗、你们要尽可能长久地生活得自由,生活得并不执著才好。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同样地纯洁无瑕。黎明带回了英雄时代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命,那末这样的白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一切已知俱于黎明中醒虽然我鲜少见到黎明,并且热爱赖床,看到这段话还是觉得很触动。思想化作文字,竟然能蛊惑着我的思想,些微的偏向最后也能成为深刻的认同。——亨利·戴维·梭罗

20、不管你的生活多么的卑微,你还得面对它,继续生活,而不要逃避,更不要诅咒他。生活未必像你想的那么坏。当你最富时,其实最穷。吹毛求疵之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挑三拣四。哪怕在贫穷,你都要热爱生活。即使在贫民窟或是富人区,阳光在窗户上的反射都同样闪亮,积雪同样在早春融化。我觉得内心宁静的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像在皇宫一样,心境开朗,生活知足。在我看来,城市里的穷人通常都过着最独立的生活,也许是因为他们伟大到能毫无愧色地接受施舍。很多人是不屑于接受城市里的支援的,可是实际上他们往往采用不诚实的方式来维持生活,他们不但不超脱的,而是不光彩的,像圣贤一样把贫穷看成花园里的花草来培养吧!不要自找麻烦地寻求新花样,无论是新的朋友或衣服。温故而知新,回到旧事物里去。

2〖One〗、我们能够给予物质的任何面目,最终都不如真实对我们有用。只有真实才经得住考验。

2〖Two〗、切记,一种机会只能出现一次。

2〖Three〗、智慧的一个特色,就是做不顾一切的事情。

2〖Four〗、如果把你的目光直接朝内看,就会发现,在你的思想中有一千个领域尚未被发现。

2〖Five〗、"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

2〖Six〗、如果可以不背负任何信念生活,那我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避免。

2〖Seven〗、不管是什么野兽,它们的所需总不过是食物和一个栖息之地而已。

2〖Eight〗、你们卑微低下的生活又怎能逃得过我的双眼,我这双眼睛早已被生活打磨得无比锐利了啊。

2〖Nine〗、我爱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为孤独。

30、一个人对自己有着怎样的想法,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确切点说,指明了他的命运。

3〖One〗、晨风永远在吹,创世纪的诗篇至今还没有中断;可惜能听得到它的耳朵实在是太少了。

3〖Two〗、文明人不过是更有经验、更聪明一些的野蛮人。

3〖Three〗、要观赏的不仅仅是日出和晨曦,如果有可能,还要大自然本身!多少个清晨、盛夏、寒冬,邻居们还没有忙碌之前,我就已经开始奔波了!无疑许多镇上的人都曾见到我做完事回来,清晨赶往波士顿的农夫,或去干活的樵夫,都遇到过我。事实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尽管我帮不上什么忙,此时唯一重要的事,就是日出时有你在场。

3〖Four〗、与我们自己的私人意见相比,舆论是一个软弱的暴君。恰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指出了他的命运。

3〖Five〗、现实常常是活泼而崇高的。由于闭上了眼睛,神魂颠倒,任凭自己受影子的欺骗现实与愿望是多么赤裸裸的南辕北辙。——亨利·戴维·梭罗

3〖Six〗、我浏览一切风景,像个皇帝,谁也不能否认我这拥有一切的权利。我们都拥有欣赏一切,享受一切的权利,不要忽视这项权利哦!——亨利·戴维·梭罗

3〖Seven〗、不要费什么神去得到新的东西,不论是新衣服还是新朋友。改改旧的;回到它们那里去。事物没有改变;是我们变了。卖掉你的衣服,保留你的思想。上帝会看到,你不需要交往。如果我终生像只蜘蛛一样,被禁闭在阁楼的一角,只要我有思想,对我来说世界还是那么大。

3〖Eight〗、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3〖Nine〗、一种善良的意识,要比一座像月亮那样高的纪念碑更令人难忘。

40、人生也需要这样一个向导,可能我们在可计算的时间内无法达到港口,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保证不会偏离航线。

4〖One〗、 The mass of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and go to the grave with the song still in them.-Henry David Thoreau大多数人过着一种平静的绝望生活,他们心中的歌和他们一起埋入坟墓。

4〖Two〗、不要给我爱,无须给我钱,我也不要名誉,我需要的只有真理。

4〖Three〗、我们的去旧换新的季节,就像飞禽的换羽期一样,也一定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紧要关头。

4〖Four〗、农夫、猎手、士兵、记者、甚至哲学家,都可能望而却步,但什么也不能吓住诗人,因为诗人是被纯粹的爱所驱使的。

4〖Five〗、不管你经历了多么痛苦的失败,也不要一蹶不振,谁又曾经指派你去做自己先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呢,我的孩子?

4〖Six〗、我主张他们不应该以生活为**,或仅仅以生活作研究,还要人类社会花高代价供养他们,他们应该自始至终,热忱地生活。除非青年人立刻进行生活的实践,他们怎能有更好方法来学习生活呢?——亨利·戴维·梭罗

4〖Seven〗、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过上一天,而不要因落在路轨上的坚果壳和蚊子翅膀而出了轨。让我们早早起身,轻轻地平心静气地,吃不吃早餐都行;任凭人群来往,任凭钟声响起,小孩啼哭——决心好好过上一天。

4〖Eight〗、抵达后,他们挤进那座小房子,没人想吃喝玩乐,那里也没有。休息就是盛宴,他们非常自在:比较高贵的精神拥有最美好的满足。——亨利·戴维·梭罗

4〖Nine〗、到达了生命的某个特定时期,任何地方都可以安身。

50、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

5〖One〗、一切改变都是值得深思的奇迹,但它又是一种随时会发生的奇迹。

5〖Two〗、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近来,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梭罗

5〖Three〗、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头猎犬,一匹栗色马和一只斑鸠,至今我还在追踪它们。

5〖Four〗、我时常看到一位诗人,在欣赏了一片田园风景中最珍贵部分之后就扬长而去,那些固执的农夫还以为他拿走的仅只是几枚野草果。诗人却把他的田园押上了韵脚,而且很多年之后农夫还不知道这回事,这么一道最可羡慕的肉眼不可见的篱笆已经把它圈了起来,还挤出了它的牛乳,去掉了奶油,他把所有的奶油都拿走了。他只把去掉了奶油的奶水留给了农夫。——亨利·戴维·梭罗

[Two]、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句子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同学们在阅读这篇课文时需要做好哪些句子赏析工作呢?我在此总结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One〗、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题目所示,写的是两个天地的生活,两个生活环境的变化。对百草园有这样一句叙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确凿”或者会被指为不合逻辑。然而,这是鲁迅特意使用的;如此用法在别的作品里也出现过,比如小说《孔乙己》的结末有云:“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死了”是说孔乙己在他被打折了腿的困境中必死无疑,“大约”指的是并未得到确证或实信,全句意为:估计孔乙己一定是死了。“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句,亦与此仿佛。“似乎”一词,用来说明离开百草园已经多年(“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隔了七八年”),恐怕记忆不真;“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用来表述百草园留在记忆里的印象确实如此。这样说,没有什么违反逻辑之处,正像“诸事齐备只欠东风”的说法并不受逻辑的指摘一样。

既然在记忆里它“只有一些野草”,并没有引人入胜之处,为什么又说“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呢?

这里,千万不要看漏了“那时”两字。“那时”自然是童年时期。但是,我们如果据此说,从儿童的眼光来看,百草园是富于生活乐趣的,那不免是一偏之见。让今天的儿童到百草园去,大约不会感到乐了。百草园之所以成为“我的乐园”,就因为“那时”是鲁迅的孩提时代。“我出世的时候是清朝的末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那时,按照“读书人家的家教”,“屏息低头,毫不敢轻举妄动。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装出死相,说笑就是放肆。”(《忽然想到》)在这种状况下,宅子的后面有个百草园,虽则是荒园,也就成为幼年鲁迅流连忘返的乐园了。

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是下文所作的描写里,还叙及见到过不少昆虫,还有飞鸟。“只有一些野草”之说,是否失之于偏狭了呢?不是的。所谓百草,是相对于百花而言的,这个园原是荒园,只是任其生长野草,并不种植花木,更无名花异卉,因此不以花园为名,而称之为百草园。至于园内有昆虫飞鸟,那是流动出没其间,并非固定不变的。说它“只有一些野草”,示其不植花木,说明荒园的特点而已。

〖Two〗、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

关于这篇散文里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应当怎样理解,曾有种种说法,大别之,则可分为无寓意、有寓意两类。有的研究文章说,它并没有什么意思,只是童年事情的记实,记长妈妈用一个迷信故事来吓唬小孩,好让他不要到“长的草里”去玩。如果真是这样实叙“吓唬”,何以写了三个自然段、四百多字,占了写百草园那部分文字的三分之一?鲁迅惜墨如金,该不会把文笔花在这样的枝蔓上吧。有的研究者认为故事有“深刻的寓意”,说:“这个故事给他很深的印象,启发他认识‘做人之险’。这都是从童年的心理写出的,与后面对照,突出了给他深刻印象和教益的,是劳动人民讲的民间故事传说,而不是书中的封建教条。”教益何在?据说是在于它“包含了与人民为敌的妖魔鬼怪是会披上漂亮的伪装来害人的这样一个深刻的寓意”。但又说,美女蛇之终于未见,说明着“‘教训’也不可靠”。(上海师大中文系编写组:《鲁迅作品教学借鉴资料》第198页、第20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如此一来,“深刻的寓意”有也若无,那末这个故事又何必写进去呢?说者曰:“‘飞蜈蚣’得不到,‘教训’也不可靠,这对前述故事中的迷信成分含有批判之意。”(见前书第20〖Two〗、203页)说“深刻的寓意”在于批判“迷信成分”,固然不失为一种见解,可惜这位研究者又自己否定了:“童年的鲁迅还不可能对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批判,这样做也不是本文的任务。”我们当然不会强令“童年的鲁迅”进行什么“正确的分析和批判”,但是既然“这样做也不是本文的任务”,鲁迅又怎么会把批判迷信的“深刻寓意”贯注于本文之中呢?搜寻寓意,结果未能自圆其说。

我们不必从美女蛇故事本身去研究它的寓意,而应当从鲁迅何以要把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记在回忆性散文里来作探索。长妈妈不识字,当然没有看过什么书,但她把听来的故事,讲给童年的鲁迅听,而入塾以后的鲁迅,极想了解“怪哉”的来历,塾师却怒而不说。这是一个对比:三味书屋只让学生读四书五经,连古书上有记载的“怪哉”故事也不许问,由此反衬出不识字的长妈妈倒是懂得小孩子好听故事的心理的。

自然,长妈妈所讲的故事,并不见得有多少积极意义。不仅美女蛇故事,《阿长和〈山海经〉》里所记的故事也是如此。鲁迅只是挑一个与本文记载的百草园、三味书屋有关的写在这里罢了。然而,长妈妈所知道的,无非是这样的东西,我们又何能苛求?若说美女蛇故事有消极成份,则“怪哉”还有因果报应呢,鲁迅却辑入了《古小说钩沉》。是的,《古小说钩沉》是辑录小说研究史料的书,并非儿童读物,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对象要比《古小说钩沉》宽得多。但是鲁迅已经说了:“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二〖Fourteen〗、孝图》),我们可以仿此而说:鲁迅那时有什么故事可听呢?——我们看鲁迅介绍百草园的时候,不能忽略“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在看四百多字的美女蛇故事时,也同样不能忽略那时“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研究者不可忽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Three〗、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三味书屋的塾师,在散文中不书姓名,只称“先生”。介绍这位先生时,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根据这“极方正,质朴,博学”几个字,有一些人判定这先生为“维护封建教育制度的腐儒”,并被指为用的是“反语”。如果真是“反语”,我们就得问一问:这是谁使用的“反语”?依文章看,不外乎两者:一是鲁迅“听到”别人用,因此也这样记了下来。然而,记下别人的“反语”,又不表示自己的态度,这种“反语”所要表达的正面意思该怎样使读者领会?二是鲁迅自己在使用“反语”。可是借别人的评论来作自己的“反语”,也得有所暗示,否则读者也难以明白。何况,对一位塾师,用“反语”进行讽刺,在当时也毫无忌讳,何以要曲折到令人看不出它的“反”来?我们知道,把鲁迅的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话,甚至把他的一些不合今之评论者意见的话,加上“反语”两字,是极为省力的做法,然而这样做恰恰也“省力”地破坏了语言的表达功能。

不是反语,就是正面的说法,于是有人便从颂扬的角度来理解。鄙见以为,颂扬自然是有一些的,但并不完全是颂扬。我们不能以今例古,把这句话理解为政治品质、道德作风、学识之美的崇高规范。鲁迅闻之于别人,也许别人是有如此归美之意,但鲁迅使用时,却是按照他自己的意思来说的。

先看“方正”一词。这个词,与明初的方孝孺有点关系。明太祖在位时,方孝孺被蜀王世子聘为师傅,讲的都是儒学。蜀王把他的书室题作“正学”,所以后人称他为“方正学”。明成祖夺了皇帝位,方孝孺不肯为他草拟诏书,结果被杀,还连诛十族。方孝孺的方正,特点也就是硬气到迂不可及的程度。

说及方孝孺的方正,当然不是说凡以方正论人必与方孝孺相同。但人们使用这个词时,也总是包含了“方正学”中的某一意思,比如“不知圆通”之义,或者还有谨守规矩之类的意义。

鲁迅使用的“方正”,并非褒义词,当然也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

“质朴”之有褒义,是不必怀疑的。

“博学”,一般说,自然是学识丰富之谓。但因人们所“博”的“学”各不相同,未必全有称誉的意思。鲁迅说:“前清时代,一个塾师能够不查他的秘本,空手点完了‘四书’,在乡下就要算一位大学者。”(《花边文学·点句的难》三味书屋塾师博学之称,原因亦不会超出“空手点完了‘四书’”之类。

即使如此,这样的塾师在当时已经是不可多得了。我们固不应诬之以恶,也不该随便加上溢美之词。

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入学时行礼如仪而又别无一物。“扁和鹿”本是书房中间的陈设,并非专备学生行礼而设。因此,就不能说,这幅画是用来代替“孔子牌位”、教育学生求禄的。这样的教育内容未必没有,但不在这幅画上。把这画看作专门教具,乃是出于某些评论者的想象。

总之,我们不必对此去探求什么微言大义。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鲁迅不能任意变易事实,只能从记忆里抄出来,如实叙说。也许有人要问:散文也有取舍,鲁迅为什么对这些东西取而不舍呢?答曰:鲁迅要写出清末的书塾生活,略去了这些东西,也就减弱了对书塾生活的写实了。

在三味书屋里,学生念书的时候,“先生自己也念书”。文中记下的是“铁如意,指挥倜傥……”几句。鲁迅紧接着写道:“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原先大家都不知道这位塾师读的是什么文章,近年才有人查出,是清末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编入江苏江阴南菁书院出版的《清嘉集初编》。于是,就有人探究这一篇是否称得上“极好的文章”。也就是说,鲁迅在这里有没有讽刺的意思。

有的同志认为,“先生”不读八股,而读辞赋,可见他漠视利禄。

有的同志发出驳难,说:“他读的律赋,虽不是清代规定的科举试体,却曾是唐代的考试项目。更重要的是,所谓‘豪情胜概’,不过是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李克用,在争权夺利的混战中凯旋而归时的得意忘形的情景罢了,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呢?……他对这样的语句如此神往心醉,怎么能说明他对功名富贵全然不放在心上呢?”(孙慎之:《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见山东师院聊城分院中文系编《鲁迅作品教学初探》第259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这种驳难,未免责之过苛。就说律赋是“唐代的考试项目”吧,我们很难相信清末的寒儒读了律赋准备去应唐代的考试。如果说,在这一点上要注意不把清末当作唐朝,那么在另一点上则要避免把清末看成现代。清末有人写了李克用在唐末“争权夺利的混战中凯旋”、置酒高会,就要一笔抹煞这样的作品吗?老塾师对刘翰的赋读得入神,就判定他有“立场感情”问题,恐怕是以今天的要求来苛责前人吧。要知道那时中国连《天演论》也尚未出版呢。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是就“先生读书入神”而言的,不必把它看作讽刺语,也不必把它看成赞扬语,总之,我们不必看得太实。

这些话,写出了封建教育不能束缚住儿童的兴趣爱好。

影写绣像之外,“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这些,当然令人想到前文记叙的溜到书塾的一个小园里去“捉了苍蝇喂蚂蚁”。然而这种不是**的**,却被称为小园里的“比较好的工作”。书塾里偷得片刻闲暇,却只有这样的活动,岂不使人摇头!相比之下,室内的影写绣像、做指戏便是“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二〖Fourteen〗、孝图》)的行为了。

鲁迅写这一些,也如同《二〖Fourteen〗、孝图》里所说,如此“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乃是“给我们记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比较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鲁迅的《朝花夕拾》当中。这部集子收录的都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本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这是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OK,关于颠倒的生活句子赏析和瓦尔登湖句子赏析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gs: 句子

猜你喜欢